興華文化交流發展基金會-期刊文獻-興華文集-興華文集第一輯-華僑協會總會與我
會員登錄
帳   號
密   碼
驗證碼
 
註冊
行事曆
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
領導獻詞
首頁期刊文獻
興華文集第一輯
分享到:
華僑協會總會與我
作者:伍世文

華僑協會總會與我  伍世文

偶然的機緣,讓筆者有機會為僑胞服務。我不是華僑,但是,在成長過程中,時常遇到與華僑有關的事物,和華僑結上不解之緣。
我祖籍廣東省臺山縣,素有僑鄉之稱。先祖父時波公,早歲隻身赴菲律賓營商多年,家計得以改善,即返鄉定居。臺山縣濱臨南海,物產以漁、農為主,資源貧瘠。早歲鄉人多遠赴海外謀生。適值美洲多國興建鐵路、開鑿運河、開採金礦,需用眾多勞工,因而鄉人汲汲赴美、加、中南美及澳紐各國,為數甚眾。因居留日久,或在當地定居,為方便相互照顧,多聚居於同一地區,自然而然形成社群。在美洲傳統僑社中,初以臺山人為數較眾。美、加許多華僑聚居之城市、地名或街名,當地方正常依臺山方言發音而譯成中文,如洛杉磯音譯為(羅省),聖地牙哥音譯(山姊姑)、奥克蘭譯作(屋崙)、波特蘭譯為(砵崙)、MARKET STREET譯作(孖結街)、曼哈頓譯為(民鐵吾)等,頗具特色,一般人或難理解。
筆者高中畢業後投考海軍軍官學校,在左營完成為期四年之軍官養成教育,民國44年底畢業,授予海軍少尉官階及理學士學位,隨即派艦隊服務,前後達四十四年。除了歷任艦長等艦隊指揮職務之外,曾接任海軍軍官學校校長,為海軍作育英材;也曾任海軍總司令,接掌海軍軍符。其後因緣際會,基於初次政權輪替,安穩軍心之考量,出任國防部部長。公職生涯凡四十七年。
海軍職責在維護海疆,係國家實力、國威展現之具體象徵。我國海外僑胞數千萬,海軍更兼負宣慰僑胞、保護僑胞的任務,故海軍與華僑之關係尤其密切。嘗言軍艦是國土之延伸,僑胞踏上駐泊國外港灣的母國軍艦,就如同回到祖國一般,自有一分親情的感受。在海軍服務期間,基於有「軍人不得參加民間社團」的規定,筆者無緣參與任何民間社團活動,包括同鄉會、宗親會等。民國88年退除軍職後,不再具備現役軍人身份,承陳鶴齡律師、趙淑倬教授伉儷推介,加入華僑協會總會成為會員,隔年被選為理事。民國91年2月從國防部退休,適逢理事會改選,膺任常務理事,由於已離開公職,才有較多時間接觸會務。民國94年5月,原任理事長梅培德先生於領隊前往倫敦,參加華僑協會英國分會成立典禮,在航空旅途中突然發病,甫抵倫敦雖即轉送醫院緊急救治,無奈翌日仍告不治,會員聞訊深感哀傷。嗣經理事會就九位常務理事補選,通過由筆者續任。
華僑協會總會,係緣自民國31年在國府陪都重慶成立之「南洋華僑協會」。創會理事長吳鐵城博士。
民國30年,對日抗戰進入第四年,歐美各國對日本侵華行為依然採取中立態度。而日軍已佔據我國沿海各省,致海運中斷,物資獲得困難,軍民生活異常艱苦。創會理事長吳鐵城先生,時任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部部長,受命前赴南洋,號召僑胞支持政府對日抗戰。吳老在南洋各地奔走,歷時半年,獲得僑胞熱烈響應,支持政府。紛紛捐輸財物,甚至毀家紓難,亦在所不惜。由於當地政府對日本侵華持中立態度,僑胞之捐款竟無法用捐獻抗日名義滙回國內,僅能借用賑濟災黎名義為之。僑胞青年紛紛投筆從戎,回國加入戰鬥行列;或組成救護隊,到前線救護傷患官兵。有人參加機工團,從事公路運輸,把物資自印度、緬甸運回國內。當時公路路況很差,加以地區氣候特殊,每因交通事故造成傷亡,團員犧牲慘重。吳氏深感僑胞之民族情懷,回國後,聯同馬超俊先生等五十二人,在陪都重慶發起成立「南洋華僑協會」,協助政府接待、引導歸僑、宣揚國策、撫慰僑心,也接受海外僑胞之委託顧問,乃至便利僑匯、推廣僑教等工作。民國31年5月10日成立之日,冠蓋雲集,盛極一時,輿論多所期許。即席公推吳鐵城博士出任首屆理事長,恭請蔣中正委員長為名譽理事長,敦聘孔祥熙先生為名譽副理事長,吳稚暉、于右任、戴季陶、孫科、王寵惠、居正、宋子文、王世杰、張繼、陳布雷等十八人為名譽理事,組織規模龐大,人才濟濟,彰顯對僑胞之重視。創會係以「聯合海內外同胞,互助合作,協力繁榮南洋華僑事業,促進國內建設,並協和南洋各友邦、各民族」為宗旨,以為僑服務作目的。創會之後,會務績效裴然。抗戰勝利還都南京,民國36年秋,召開會員大會。會員咸認:日本投降,南洋重光,華僑協會不宜僅局限於南洋,應接受海外僑胞建議,擴充為世界性組織,乃一致通過更名為「華僑協會總會」。隨即改選理、監事,積極拓展會務,以赴事功。嗣隨政府播遷臺北,繼續開展聯繫僑胞、為僑服務等工作。遷臺初期,得黄朝琴常務理事協助,借用臺北市南昌路一段九十四號第一銀行二樓為會址,自民國41年起,展開工作。首先於5月4日召開年會,到會員五百餘人,吳理事長主持,重點為:修訂會章、擬訂工作計劃大綱、改選理、監事。並設立華僑經濟事業委員會、文化教育事業委員會、及服務委員會等,積極展開作為。為了推展會務,吳鐵老不辭辛勞,不幸於民國42年11月19日,以心臟病猝發仙逝。
嗣黨國元老馬超俊(字星樵)先生繼任理事長。星老早年追隨 國父革命,領導工運,貢獻至鉅。民國16年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,僅有五百枝步槍,即係星老從廣州近郊之石井兵工廠運來。星老接任後,敦促政府盡速落實「獎勵華僑回國投資」方案,民國44年11月19日,「華僑回國投資條例」完成立法,總統明令頒布實施,海外華僑紛紛回國投資,參與國內經濟建設行列,為爾後發展高科技工業奠下根基。與此同時,馬理事長發起籌建華僑會館,作為與海外僑胞聯繫之重心,以及集會交誼場所。館內特別設置「鐵城堂」,俾能永久懷念吳鐵老。得到海外僑胞熱烈響應,慷慨捐款,乃於臺北市敦化北路現址,購置土地、興建巍峩宏偉之「華僑會館」。民國58年會館落成啟用,作為總會之永久會所,為推展會務奠立堅實基礎。
民國62年,馬理事長任期屆滿,高信先生接第三任理事長。高理事長係私立逢甲大學創辦人,曾任該校校長,亦曾出任僑務委員長,與海外僑社交往密切,熟稔僑務與僑教事務,為海外僑胞所推崇。高氏接任後,積極鼓勵海外華僑回國投資,配合政府推動十項重大建設工程,以及發展高科技工業。未幾,臺灣經濟建設突飛猛進,中華民國躍登亞洲四小龍之首,政府經建之傲然成就,海外僑胞實貢獻至鉅。此外,高氏以華僑相關問題為重心,展開學術研究,並編撰發行《海外華人青少年叢書》一百種,涵蓋中華文化源流、倫理道德、學術思想、中國歷史、地理、生活藝術、復興基地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教育、國貿、臺灣歷史、地理、名勝、以及海外華僑概況、華僑移民經過、奮鬥史實等,供華僑子弟閱讀,使能認識中華文化,增進對中華民國之了解,強化華僑對政府之向心。
民國83年,張希哲先生接任第四任理事長。張理事長曾任第一屆立法委員、逢甲大學校長,專注華僑有關問題之研究,引介學者加入僑協總會,強化學術研究功能,並拓展海峽兩岸交流,曾多次與學術機構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,此外並編纂《華僑大辭典》巨冊,成果豐碩。
民國89年6月換屆改選,美國資深僑領梅培德先生當選,是為第五任理事長。梅氏於中美斷交時,曾率領僑胞在美京華盛頓特區遊行,抗議美國政府枉顧道義,對保護雙橡園我大使館產權,著有功勞,為我政府當局所重視。爾後,梅氏被選任僑選監察委員,為監督政府施政盡力。梅氏接任之後,自民國90年起,積極與海外僑界人士聯繫,在海外建立為僑服務據點,先後在美國成立邁阿密分會等十二個分會。民國94年5月,英國分會於倫敦成立,梅理事長率團前往祝賀,因連日旅途勞頓,在機上發病,抵埗翌日即告不治,令人欷歔不已。
民國94年6月20日,筆者繼任第十六屆理事長,經理事會同意,聘請謝國樞將軍出任祕書長,協助處理會務。
華僑協會總會章程明訂:總會設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,並得於海外各地及國內重要都市設立分會。早在民國42年,即成立澳門分會。梅培德先生接任後,以「走出去」為號召,自民國90年起,先後成立邁阿密、費城、芝加哥、休士頓、澳洲(墨爾本)、美京華盛頓、波士頓、羅省(即洛杉磯)、北美加西(温哥華)、夏威夷、紐約、法國、英國等十三個分會。筆者接任後繼續推行,並提出分會與總會以「理念結合、精神加盟」為原則,先後成立聖路易斯、多倫多、蒙特婁、泰國、比利時、澳洲雪梨、紐西蘭等七個分會。分會成立之目的,在擴展與海外僑胞聯繫之據點,强化為僑服務;也期盼分會以寬闊的心胸,包容接納所有僑胞,不論先後,只要是炎黃子孫,認同創會宗旨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,都可以成為會員,共同為發揚中華文化略盡綿薄力量。為了加强各分會之間的聯繫,增進彼此情誼,自民國96年起,每兩年舉辨聯誼大會,由分會輪流主辨。第一次於民國96年9月,在加拿大温哥華舉行,由加西分會主辦;第二次於民國98年9月,由邁阿密分會主辨。
研究華僑在海外創業奮鬥歷程與史實,以及華僑/華人相關問題,係總會工作重點,除會員個別研究外,並與其他學術機構或社團合作,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兩次,邀請國內外學者參加。近年舉辦或合辦之研討會,計有:民國91年與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合辨「近廿年來的海外華人」學術研討會,民國92年與中研院近史所、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合辦「海外華人族國認同學術研討會」,民國93年舉辦「華僑問題學術講座」敦請中研院院士吳京博士主講「省思鄭和七航振興中華文化」,另與玄奘大學合辦「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民國94年舉辦「海外華僑與抗日戰争-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回顧與展望」座談會,與私立玄奘大學合辨「新世紀移民對外交暨僑務政策的衝擊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民國95年舉辦「挽救國語文教育座談會」,民國96年與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合辦「全球化下華僑華人問題的轉變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民國97年9月與中華全國歸僑聯合總會合辦「為僑服於之回顧與展望」座談會、11月主辦「漢字運用與華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民國98年委請玄奘大學等合辦「新時代、新視野──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」。
此外,發行《僑協雜誌》雙月刊,分送有關機構、圖書館分會及會員。撰稿者多為知名人士,並特別聘請學識專精之會員及學術界人士,組成編輯委員會,專負審稿之責。僑協雜誌內容豐富充實,甚得好評。
僑協總會與海外僑社聯繫密切,除了不定期訪問分會,亦利用機會赴僑社訪問,了解僑情,每每受到僑社熱烈歡迎。而僑團返國訪問,亦多要求安排到僑協總會造訪,建立密切友誼,留下深刻印象與美好回憶。自民國97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,僑團來訪尤為頻繁。
為了鼓勵來臺求學僑生用心向學,每年頒發僑生獎學金、助學金各五十名,雖然金額有限,但是仍然具有鼓勵作用。復設置研究獎金,鼓勵華僑研究生,以華僑/華人問題作為研究主題,撰寫學術論文,為華僑在海外艱辛謀生、創業、發展之史實,留下記錄。此外,每年寒、暑假,安排僑生參加青年救國團在臺北縣金山鄉主辨之冬令營或夏令營,讓在海外成長之僑生,與國內學生共同生活、學習,培養僑生適應團體生活,以及領導才能,期望他們學業完成返回僑居地,為僑社服務。惜參加者仍欠踴躍,也許是因為寒暑假期間,僑生大多返回僑居地與家人團聚,或從事臨時工作以賺取學費之故,甚為可惜,尚需努力推廣。
國父孫中山先生鼓吹革命,因海外華僑之熱烈響應,積極參與,終於肇建中華民國。因之,  國父嘗言「華僑是革命之母」,而華僑對中華民國熱愛之心,始終不渝,每遇國家遭遇危難,必挺身出力,熱情感人。華僑協會總會之創立,旨在強化與海外僑胞之聯繫,以作為僑胞與政府間之橋樑自我期許。筆者亦以有機會為僑胞略盡綿力,表達對僑胞欽佩之情,深感榮幸,自當繼續奮力不懈。■
附錄:
華僑協會總會世界各分會一覽表
編號 各地會長 成立時間 地址電話
01 華僑協會總會
理事長伍世文 1942.5.10 105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232號6樓
TEL:886-2-27128450
E-mail:
shen@ocah.org.tw
02 澳門分會
會長莫玉洲 1953.6.20 澳門蘇鴉利士博士大馬路269號群發花園第二座16樓F座   
TEL:(853)782030
03 邁阿密分會
會長吳北才 2001.11.9 6930 N.W. 12th Street,Miami FL.3312 USA 
TEL:305-4772238   
FAX:305-5995201
04 費城分會
會長彭偉權 2001.11.11 938 Arch Street, Philadelphia, PA19107
TEL:215-6292996   
FAX:215-6292993
05 芝加¬哥分會
會長伍健生 2001.11.13 8824 N.Springfield Ave Skokie Chicago IL 60076 USA  
TEL:312-8428860   
FAX:312-8428863
06 休士頓分會
會長黃泰生 2001.11.15 10303 Westoffice Dr, #88 Houston, TX. 77042 USA  
TEL:713-9759888  
FAX:713-9759889
07 華盛頓分會
會長黃浩源 2002.8.26 1111Edmonston Dr. Rockville MD 20851 USA
TEL:301-5292888   
FAX:301-2515675
08 波士頓分會
會長梅錫銳 2002.8.28 9 Tyler Street Boston MA 02111 USA
TEL:617-4264338   
FAX:617-4268427
09 洛杉磯分會
會長趙尚賢 2002.9.1 960 North Broadway, LA, C.A. 90012 USA
TEL:323-2651317   
FAX:323-2694013
10 加西分會
會長鄧華一 2002.9.4 11120 No2 Roa Richmond, B.C.V7E 2E7 Canada
TEL:(604)276-9991  
FAX:(604)2775724
11 夏威夷分會
會長陳洪鋼 2003.5.10 1919 Citrom St. Suit 807 Honolulu Hawaii 96826 USA   
TEL:808-9412510  
FAX:808-9412510
12 紐約分會
會長李又寧 2003.10.25 8000 Utopia Parkways Jamaica New York 11439 USA   
TEL:718-9901657  
FAX:718-9902984
13 法國分會
會長邵榮仁 2004.6.20 SIAU 21 RUE DU BOUGRET 93200 SAINT DENIS FRANCE   
TEL:33-1-42354197    
FAX:33-1-48218325
14 英國分會
會長鄭少強 2005.5.29 101 New Caledobnian Wharf 6 Odessa Street London SE16 FTW 。
TEL:79-66052050      
FAX:20-73947140

15 聖路易分會
會長謝惠生 2006.7.30 8517 Olive Blvd St. Louis , MO 63132, USA
TEL:314-9913747         
FAX:314-9912554
16 多倫多分會
會長鄭偉志 2006.8.4 1252 Lawrence Ave. E., Ste 203, Toronto, Ontario, Canada M3A 1C3  
TEL:416-778-1854      
FAX:416-778-6340
17 蒙特婁分會
會長吳永存 2006.8.6
 1815 Toscanini Brossard, QC J4W3H9 Canada
TEL:450-4663852     
FAX:450-4663852
18 泰國華僑協會
主席余聲清 2006.10.22 19th Fl Bangkok City Tower 179/90-92 South Sathom Road Bangkok Thailand  
TEL:66-2-2873808    
FAX:66-2-2873523
19 比利時分會
會長戴耀南 2008.6.14 Restaurant Chinois Anlo 2 Chaussee De Waterloo 678 (Bascvle) 1180 Bruxelles, Belgium
TEL:32-2-6403625   
FAX:32-2-6464372
20 澳洲雪梨分會
會長黃呂美蘭 2009.5.9 21 Blenheim Rd. Lindfield NSW 2070 Australia
TEL& Fax:61-2-94165955
21 紐西蘭分會
會長楊慶熙 2009.5.12 67M Elizabeth Knox Place St. Johns, Auckland, NZ
TEL:64-9-5270168   
FAX:64-9-5270169

 

訂閱電子報
網站名稱:興華文化交流發展基金會      網址:http://ocuf.ezsino.org
地址:100台北市中正區寧波東街一號四樓;Tel:+886-2-2351-1385;Fax::+886-2-2341-7064;E-mail:wcla.cec@msa.hinet.net
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,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,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。
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©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Tel: +886-2-26648299  E-mail:ez.change@msa.hinet.net